【解釋】口袋麥克麥克

◎引用請註明出處◎

有時候會聽到有人說「口袋麥克麥克」來形容人錢很多,
有沒有想過,此語是源自何處?
麥克跟 Michael、Mike 有關係嗎?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答】:

  「口袋麥克麥克」來自「上海的外來語」,
麥克即英語的 much,洋涇浜英語的緣故而誤讀成麥克所以與 Michael 或 Mike 並無任何關連

有資料可以佐證嗎?為何會誤讀?
詳細解釋可參考補充說明

《補充說明》

  由於不同民族之間的互相交往,本民族語言往往要從別的民族語言詞彙裡借用一些外來語,以充實和豐富自己的詞彙,漢語普通話如此,方言也是如此。上海以前被稱為「十里洋場」,洋人雲集,因此上海話中的外來語也比較豐富。

  50年代在老一輩的嘴裡,經常能聽到「拉司卡」、「畢的生司」、「麥克麥克」這樣的口語。
「拉司卡」是英語 last card 的音譯,原意為「最後一張牌」,但上海人只取其「最後」的意思,如說「拉司卡一塊洋鈿 (銀元)」、「只剩拉司卡一個人」等。「畢的生司」是英語 empty cents 的音譯,empty 是「空」的意思,cent是「分幣」,如說「袋袋裡畢的生司」。這個詞也有人寫作「癟的生司」,「癟」字比「畢」來得更為生動傳神。

  「麥克」來自於英語 much,用來形容錢多,用於重疊式,如《金陵春夢》第一集第二十二回:「革命成功,我既不能大吃大喝,狂嫖濫賭,又不能麥克麥克,成為財主。」如果說前面所提到的外來語都帶有洋涇浜英語的痕跡,那麼「麥克」這個詞的發音則純粹屬於誤讀了。根據資料,ch 會唸成[ke]的讀音,應該是吳儂軟語的讀音和中西文化交流一種洋涇濱所導致的結果。

以上這些歷史悠久的外來語,如今在口語中已基本消失,不過偶爾還會出現在現代作家的筆下,

如程乃珊《銀行家》:
「餐廳前煞住,早有戴白手套的僕歐上來打招呼開車門。」


「僕歐」(英語boy)指旅館、飯店裡的男服務員。
「司伯靈鎖」(英語spring,彈簧鎖)、「撲落」(英語plug,插頭)、
「水汀」(英語steam,暖氣)、「水門汀」(英語cement,水泥或混凝土)、
「派克大衣」(英語par-ka,風雪大衣)等外來詞,

對老三屆這一代來說可謂耳熟能詳,說了好幾十年,至今也不易改口。
還有一個「派司」,來自於英語 pass,意思比較多,可以當名詞指證件。

如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:
「他是資方代理人,別說選不上工會,連工會的紅派司也領不到的。」


也可以當動詞表示「通過考試」、「不叫牌」、「傳球」等意思。
如球場上就常能聽到「派司彌」、「球派過來」之類的叫喊聲。
「派司彌」即「(將球)傳給我」,
「彌」即英語 me 之意,而「派司」被簡縮成「派」,
恐怕是年輕一代所創,如今在學生的口中還可聽到。

以上資料參考 & 修改自知識+與網路

0 comments: